banner
首页 > 开放管理部 > 开放管理部

开放管理部

“小小考古家”穿越时空追恐龙

作者:开放管理部 时间:"2021-10-31 17:01"
分享:

恐龙在三叠纪晚期横空出世,

并轻而易举地占据了地球统治者的位置,

经过漫长的侏罗纪,

到了白垩纪恐龙迎来了全盛时期,

而正当它们的家族日益庞大的时候,

恐龙却在白垩纪晚期突然灭绝。

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

地处川东盆地边缘的达州,

也先后发现恐龙化石点40多处,

出土较为清晰的恐龙化石大小个体10多具,

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“恐龙时代”,

走进了它们的“朋友圈”。

1635843323840.png

1635843336686.png

1635843343111.png

10月28日—29日

达州博物馆

结合社会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

开展了“我是小小考古家之恐龙总动员”活动,通川区八小金兰学校、

通川区实验小学

90名学生走进博物馆化身小小考古家。

1635843360615.jpg

这是一次神秘的考古探索之旅

当活泼好动的“熊孩子”遇上恐龙化石

经过轻敲细打,巧凿拼装,

一只神秘的恐龙破土而出

热爱破坏也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

1635843396520.jpg

同学们通过参观恐龙展览、聆听科普讲座、体验考古发掘等形式,穿越“时空门”与恐龙亲密接触,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“恐龙小伙伴”,孩子们惊喜满满,惊喜多多。

1635843431322.jpg

“除了牙齿和骨骼外,脚印也能成为化石。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,造成脚印。泥沙干后,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。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,而形成脚印化石。”在科普讲座中,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了解了恐龙的由来、外形特征、种类、化石的形成、恐龙蛋与脚印知识以及达州恐龙化石出土概况。大家积极参与互动,踊跃答题,现场气氛热烈。

开盲盒 解封自己的“恐龙小伙伴”

在考古发掘体验中,同学们变身小小考古家,亲自动手,真实再现考古学家发现、挖掘及修复恐龙化石的过程。在领取恐龙盲盒后,大家迫不及待地戴好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,拿起小锤子、小铲子、小凿子等工具开始探寻“石头”里的秘密。

(用放大镜看看骨骼构造)


在挖掘过程中,化石被稍稍挖出一个角时,大家就小心翼翼地刨开,俨然一副考古学家的样子。但一开始由于没有掌握力度和规律,挖掘工作进行得比较缓慢,半小时都没有任何发现。慢慢地,随着石块一点点地被敲打剥落,发现了“恐龙化石”的痕迹,有的发现了“恐龙化石”的头部,有的探寻到尖尖的尾巴,有的发现了从中间挖掘到“恐龙化石”的身体,心情十分激动。

1635843611117.jpg

1635843465234.jpg

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,越来越多的“恐龙化石”从石头中露了出来。大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不断探索挖掘,逐步挖掘出埋藏在石头里的“恐龙化石”,用小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的将“恐龙化石”清理干净。

层层铲开土堆,细细扫去浮尘,慢慢地一个个完整的“恐龙化石”终于出土,呈现在同学们眼前,有凶猛的霸王龙、棘背龙,还有温顺憨厚的三角龙……小小的“恐龙化石”精致可爱,大家解封了自己的“恐龙小伙伴”。  

1635843485770.jpg

通过此次活动,同学们学习了相关达州恐龙知识,体验了“恐龙化石”的考古过程,进一步的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与自然知识的热情,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爱好。

1635843589876.jpg

达州博物馆自2018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“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”,2019年被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命名“达州市社会教育科普基地”以来,不断深化科普活动内涵,创新科普形式,策划了“古代巴国故事学堂”“红领巾小小讲解员”“我们的传统节日”“我是小小考古家”“巴地图志探秘”等系列科普项目,其中“我是小小考古家之恐龙时代”科普活动已在二十多所中小学开展,旨在普及了博物馆及达州恐龙化石的相关知识,让大家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,更加热爱自然,热爱历史,热爱家乡。未来,达州博物馆还将增加对科普活动的投入,持续丰富科普活动的内容,满足不同的社会群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