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首页 > 文物保护 > 文保单位

文物保护

崖墓

作者:文物保护部 时间:"2018-09-13 19:45"
分享:

图片9.png

图片10.png


崖墓,又称岩墓、蛮子洞、仙人洞,在石岩上凿洞穴为墓室,是古代达州墓葬的一种重要构造形式。西汉后期开始出现,后迅速发展,到东汉盛行,经蜀汉两晋南北朝,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,成为近2000年来达州盛行的一种墓葬形式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,达州现存的崖墓总数有近1000座。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达州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,人民生活改善,厚葬之风盛行。

崖墓常开凿于山腰或山脚的崖石上,墓口距地面有一定高度,视野开阔,崖面宽长,接近水源,交通便捷。墓口横向排列,单座、多座或几十座、甚至上百座不等,如:渠县渠北乡前锋村崖墓40多座,分布在南北长200米,东西宽30米的范围内。开江县靖安乡蛮洞子村崖墓近百座,分布在东西长500米、南北宽4米的范围内。崖墓不论时间先后,一般排列有序。

明清时达州仍有沿袭,有的为新凿,有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建,还有的可能不是作为墓室而是作为人居。随葬器物很少或者可能已被盗掘,现存的崖墓几乎全无墓门,且十室九空。



全部

0条评论
暂无评论!